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专题

建筑装饰行业专题研究:五问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的逆袭之路是否启程?

时间:2020-03-10 07:03

来源:作者:点击:

  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应用范围如何?

  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建筑的主要应用范围还是工业建筑、文体场馆、超高层建筑等领域,在住宅上应用依然较少。基于钢结构协会材料,2018年和2016年在有一定规模的钢结构工程项目竣工数量占比上,场馆、商业地产、厂房合计占比均约70%-80%,住宅占比在2016年为4.1%,2018年也仅有5.3%,2018年整体占比结构和2016年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如果从2016年钢结构总包试点企业在施工程建筑类型占比(在建面积口径)来看,住宅占到5.9%,而棚改、安置房、保障房占比达到12.7%。这说明在住宅领域钢结构目前在棚改等偏政府主导住房项目上的使用或更为显著。

  近年来与钢结构相关的各项政策有何不同?

  对于钢结构建筑的推动政策可从两条线来汇总,第一条是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导向,另一条是以“化解钢铁行业产能”为导向。在2019年2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后,钢结构才被住建部层面单独提出推广。近两年政策节奏或正在向钢结构偏移,在2019年下半年,住建部陆续批复河南、浙江等7省关于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的推广文件,其中多个地区提到了相关补贴与推广目标。如果说中央层面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进政策是对装配式建筑行业进行“自上而下”推动的话,那么各地未来在钢结构住宅上的细化推进政策则更能代表来自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主动推动力量。

  钢结构住宅广泛推广的障碍在哪里?未来可能的推广路径?

  我们认为钢结构在住宅领域的低渗透率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

  第一,成本因素以及传统模式路径依赖因素。成本因素在我们以往报告中经常被提到的。传统模式路径依赖是另一主导因素。任何突破旧体系的改革往往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围绕现浇混凝土住宅这种经历过黄金发展期沉淀的庞大产业链体系。

  第二,钢结构住宅在防火、防腐技术以及“三板体系”上仍有待产生适合推广的解决方案。仅从技术上来看,上述问题基本都能通过不同方式来解决,未来全面推广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从目前存在的方案中产生。目前现有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能同样产生了增量工序,从而或出现衍生成本,这都对钢结构建筑工序的快捷性有所削弱。

  第三,产业链仍待完善。钢结构住宅产业链各节点上需要通过政策和行业规范来完善各节点的交付质量和协作能力。只有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管理水平、工人技术能力、配套全装修等环节都具有清晰行业标准以及交付能力的情况下,钢结构住宅才具有大范围推广的基础。

  第四,消费者与住房开发商偏好。目前头部开发商对于推出钢结构住宅楼盘仍然较为谨慎,目前在钢结构高层商品房住宅中,仍然鲜有头部开发商。

  钢结构住宅在日本推广情况?

  在住宅建筑方面,2018年居民拥有住宅户数中有53.6%为“一户建”(类似独栋别墅),43.5%为共同住宅(公寓楼或高层住宅),2.6%为“长屋建”(类似联排房屋),“一户建”基本以木结构为主,但在存量住宅中3层以上的共同住宅几乎全部为钢结构建筑,占比为98.7%。即使将其他类别住宅考虑在内,2018年钢结构存量住宅户数占比也能达到42.8%。从日本2018年新建房屋,钢结构和木结构均具有较高占比,新增面积占比占比分别达到42.3%、40.3%。由此可知钢结构在住宅领域的市场渗透情况远高于我国目前情况。早期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日本钢结构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

  钢结构行业订单和业绩增速原因猜想?

  2018年以来建筑行业各大细分领域中钢结构板块的营收增速具有一定相对优势。我们认为钢结构行业上市公司表现出的相对景气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第一,制造业、基建等宏观投资因素或对行业有一定支撑,但并非主要因素。我们以杭萧钢构和精工钢构举例,公司近三年订单的快速提升依然大概率由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相关订单驱动。

  第二,政策推动因素。上文提到了在2016年顶层纲领性政策的推动下,多个地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推动。部分配套政策提出通过税费优惠、用地支持、财政补贴、容积率奖励等多种方法给予产业发展充分激励。

  第三,行业竞争以及业务结构因素。在经历以往行业低谷洗礼后,部分中小公司可能在2016年之前已经退出市场,五家钢结构公司近三年营收增速多数高于钢结构全行业产值增速。此外,2016年以来各大公司向EPC总包方向发展也有利于自身产值的快速提升。除自身因素外,钢结构下游客户集中度的提升或对行业龙头公司营收增速有所带动。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大预期,钢结构技术发展缓慢,开发商对钢结构住宅建筑接受度低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