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直播答题游戏火了
2018年1月,一场由《冲顶大会》、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等掀起的在线答题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参与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奖金诱惑大,单场已飙升到百万元级别;加上社交元素,邀请好友可获复活码……多种诱人因素的加持,让这种问答直播模式迅速火遍网络。
随着火热的竞争态势,据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的答题辅助工具已经十分丰富。比如有的软件可以实现分屏自动检索,将手机屏幕一分为二,上面是答题界面,下面是检索界面。淘宝上则有店铺销售复活币、题库以及答题器。
@钱江晚报:直播平台想要依靠这种方式获取用户,获取关注度,注定会像去年的共享单车一样,很快就会陷入后继乏力的尴尬之中。奔着奖金而来的用户,现实而无情,对平台毫无黏度,哪里有钱就会奔向哪里。由于这波烧钱的力度,大于共享单车,所以破灭的速度更有可能超过共享单车。
@北京青年报:直播答题起码提供了一种新可能,让人们看到直播行业也可以在阳光下,以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式奔跑——直播答题其实是在“换姿势奔跑”。
@法制晚报:玩直播答题就和微信抢红包一样,抢一毛钱也好,一块钱也罢,图的只是个乐儿。大家抱着游戏心态玩一玩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
●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
针对近日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教育部高度关注。教育部14日正式表示,经研究,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已责成学校解除与陈小武签订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人民日报官微:从北航到教育部,用行动宣示零容忍教师性骚扰。其他涉事高校,还有何理由观望?
@北京青年报:无良性侵者对于我们每个人或者亲人都是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性侵学生的“叫兽”们,谁也不能有看客心态,社会各方力量必须同仇敌忾,而高校显然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钱江晚报:不仅需要高校内部自我清洁机制的完善,更需要在法律层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申诉到判定惩戒有一系列可执行的完善细则,让长虱子的高校不敢也不能再捂盖子。
●女博士被骗85万元
近日,在广州某大学做实验的女博士饶源接到一个自称是经侦民警的电话,表示饶源在北京开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此后,假冒的公检法人员接连登场,要求其筹集128万元,打入所谓的“国家账户”。饶源信以为真,连续5天汇款85万元,等到1月11日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才发觉受骗。
@中国青年报:如果说这位女博士不了解社会有问题,那让这个社会过于复杂又是谁的问题?让科研人员安心科研,让每个社会成员不因诈骗提心吊胆,不被不相干的事情分心分神,难道不是社会的责任吗?
@西安晚报:面对疯狂的电信诈骗,政府应积极进行严厉打击,联合互联网企业、商家、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进行全方位的封堵拦截。同时,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采取重罚,让犯罪分子付出昂贵代价。
@燕赵晚报:女博士被诈骗所暴露的教育短板需要正视,不仅是学校风险意识、防范意识需要加强,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教育,教会孩子正确认识真实的社会,了解必要的常识,建立理性的逻辑,而不总是包办替代。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公示
1月16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正式面向社会公示。该规范对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其中,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并对电动车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中国青年报:说到底,设定标准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提升企业与公众的守法意识,强化道路文明,并最终实现“令行禁止”,才能确保城市道路的文明、安全、有序。
@新华社记者:相关部门既要完善法规,加强生产、销售、交通、执法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联动监管,也要从群众和市场角度,把问题想足,用更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来引导生产和出行,提升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北京青年报:那些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城市,是不是应该借这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公示或此后正式实施之机,对电动自行车正式开禁放行,值得认真考虑。
●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批复提到,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中国网:深圳从当年小渔村已经发展成为繁华大都市,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城市,特区管理线的彻底撤销,不仅有利于自身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深圳服务整个湾区和向外辐射,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和姿态,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象征意义更大。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肩负着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探路的使命。从自贸区建设,到撤销“二线关”,中国开始摒弃“政策洼地”,核心是打造“制度高地”,释放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积极信号。
@光明日报:回首改革开放艰辛历程,恰似一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山水巨卷,改革者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命运的康庄大道,找到了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精彩的改革故事仍在继续。
●“冰花男孩”只得500元
云南鲁甸“冰花男孩”走红后,来自各地的捐助不断涌向这座西南山城。有网友质疑,除1月10日现场发放的500元之外,“冰花男孩”王福满本人并未再获得其他捐助金。鲁甸县教育局局长陈富荣解释,鲁甸属深度贫困地区,与“冰花男孩”王福满遭遇类似者,尚有数以千计。目前所接收的30万元善款,属于不特定用途捐赠,将用来改善更多的“冰花男孩”生存状况。
@上观新闻:如果将所有捐赠交给王福满,让他“一夜暴富”反而不利于他健康成长。
@红网:政府和社会的良好合作需要建立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在每个细节保证自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警惕塔西佗陷阱。让公益处在阳光之下,执行方尽心,捐款方放心,接收方安心。
@北京青年报:相对于融化一个男孩头上的冰花,融化一群男孩头上的冰花,需要付出尤为艰辛的努力。开展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任重道远,更需只争朝夕、砥砺前行。
●年薪40万招老年人
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社会招聘,以35万~40万元的年薪,招聘2名淘宝资深用研专员。该招聘要求应聘者年龄60岁以上,广场舞达人、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此次招聘的用研专员供职于“亲情版淘宝”用户体验团队。
@广州日报:对老年人而言,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是一种理想寄托和情感需要。让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是多赢之举。
@南京日报:让一些能力出众的广场舞大妈大爷接受培训,成为专业的意见领袖、时尚先锋,也有助于避免老年人群体被三无劣质产品忽悠,社会养老环境也会更加健康安全。
@钱江晚报:互联网不能忘了老年人,懂得这一点,并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人,不仅能从中收获经济效益,还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飞机上可以使用手机
1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1月17日,东方航空率先宣布于1月18日0时起,允许旅客在飞机上使用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1月17日晚,海南航空执飞了中国民航解禁手机后的第一个航班。这意味着,中国大陆航空公司不允许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情况,将成为历史。
@光明日报:先进与安全并非不能兼得,面向世界学习经验,基于中国国情重新制订民航标准体系,同样可以保证高安全性。此次飞机上解禁手机,展现了这种兼得性,受到了旅客的好评,也展现出民航发展本该有的与时俱进。
@北京青年报:越来越多的免费WiFi,表面上是“颠覆”这一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其实,是激活了市场潜在的资源支配力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和改善公共服务,实现与消费者(顾客)双赢共利。
@南方日报:从研究结果上来看,依然不能彻底证明电子设备没有客观风险。在出行安全和公众需求之间,各大航空公司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因为有需求就不加考虑地回应,更不能因为竞争而产生“冒进”心理,要充分借鉴行业经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开放。
●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有关情况。我国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我国慕课数量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有201门慕课登录到国际著名课程平台。
@教育部:首批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重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发挥线上慕课资源优势的积极选择。
@经济日报: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有质量、低成本的开放式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可以成为常态,一所顶尖高校的卓越教育也能够惠及社会大众。这对于促进人们职业发展和人生进步,以及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都大有裨益。
@教育学者熊丙奇:发展慕课需要强调规模,也要关注开放质量。提高在线精品课程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评价。
@光明日报: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不是高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终点。如何让在线课程深入人心、受到公众认可,是维护和推广这批优质教育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
●默认勾选成行业潜规则
据央视财经报道,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存在“默认勾选”等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问题,工信部日前约谈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集团公司(支付宝)、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央视《新闻1+1》的节目指出这是行业普遍现象,点了腾讯新闻、百度、网易云音乐、360等都有类似情况。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1月16日发布的《关于收集个人信息“明示同意”的测评报告与建议》,更是通过100款常用APP的实测,指出近九成APP无法做到合乎法规及规范的“明示同意”,默认勾选成了行业潜规则。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默认勾选是不合规的,我们国家虽然没有个人数据保护法,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如果用户没有注意到这个协议,然后就默认达成了,个人信息就被‘卖’掉了,这首先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岳业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有这种情况的格式条款,内容无效。
@北京青年报:目前,监管部门直接关注并予以批评警示的,主要是支付宝账单那样的“初级套路”,其他一些企业在默认勾选上搞的中级、高级和顶级套路,尚未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查处理。这种失衡局面,显然不利于有效遏制企业APP“默认勾选”乱象,不利于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盘和林:在“默认勾选”几乎成为行业普遍的潜规则,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不能止于对个别企业约谈,而要加强对全行业的监管,尤其是要推动立法、监管“长牙齿”,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