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专题

两会快报丨为“三个全方位"建言资政 南通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

时间:2020-03-15 20:36

来源:作者:点击:

  掌上南通客户端记者 赵冲 潘冬冬


  今天下午,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政协委员们围绕“创新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生态文明南通特色”、“加快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6个专题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新局面献计出力 。市委书记徐惠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晖等市领导参加专题会。


两会快报丨为“三个全方位"建言资政 南通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


微信图片_20200107200548.jpg


  在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的建言献策会上,薛驰、潘卫国、陆建新、崔玉青、陈惠等委员从加快推进5G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扶持民营先进制造业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先导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等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两会快报丨为“三个全方位"建言资政 南通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


两会快报丨为“三个全方位"建言资政 南通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


  科技、科协界 潘卫国:大力扶持民营先进制造业 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通有很多优秀民营制造业企业,但与国内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潘卫国认为,大力扶持民营先进制造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建议从优化民营制造业结构,鼓励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掌握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南通先进制造业品牌优势等三个方面着手。


  南通制造业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的制造行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解决行业、产品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消除低端制造的过剩供给,充分满足市场对高端制造的需求。南通的先进制造企业必须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与上海高校、大院大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希望政府能精准支持优秀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潘卫国说,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期待市政府给创新型企业家更大的信心、更多的关怀,鼓励民营企业家坚守先进制造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先进制造领域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小巨人”民企。





  在以“持续打造生态文明南通特色”的专题建言献策会上,佘德琴、朱正宏、陈天庆等委员从垃 圾分类处理、精准治污、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两会快报丨为“三个全方位"建言资政 南通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建言献策会



朱正宏 6.jpg


  科技、科协界 朱正宏:精准治污 打赢蓝天保卫战


  朱正宏委员说,2019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持续领跑。其中“优”110天,“良”185天, 没有出现“重度污染”天气,近年来首次消除了“重度污染”。但仍存在PM2.5年均浓度尚未达到二 级标准、臭氧仍然是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浓度在达标线附近徘徊等问题。他建议,主动出击,运用科技手段,依托更加密集的监测网络和快速及时的反应机制,力争PM2.5浓度持续降低。开展VOCs专项执法,强化减排,对重点区域进行系统排查诊治。


  他认为,今后移动源废气治理将成为大气治理的重点任务。建议明确机动车排气监管机构能力建 设标准,强化专职监管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机动车监管专家级人才,尽快弥补我市机动车监管短板。针对我市主城区轨道交通施工工地较多的现状,在易发生拥堵路段实施科学动态管理,减少道路拥堵怠速停车现象,使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明显下降。蓝天保卫战路途艰辛,来不得一丝松懈, 全市上下要齐参与共行动,精准治污,打赢这场任务艰巨的战役。





  在以“加快推进跨江融合发展”为题的建言献策会上,曹元石、孙豪、王霞等委员,从绿色先行 、深入对接上海和苏州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等方面,就如何做好跨江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00107200439.jpg


孙豪 8.JPG


  对外友好界 孙豪:深入对接上海、苏州自贸区建设


  孙豪委员说,目前在南通的北边有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南部有上海自贸区、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南通刚好处在“夹心层”。他建议,主动接受辐射,承接溢出效应。在省内一体化发展的大 背景下,跨过长江,主动融入苏南,复制推广“家门口”的经验,助力南通综保区成为复制推广江 苏自贸区成功经验的“试验田”。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全面融入苏南。在建设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海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基础上,还应推进更多过江通道建设,实现与苏南和上海的 一体化、同城化,为全面深入对接上海、苏州自贸区建设奠定基础。


  他还认为,要超前研究谋划,为成立南通自贸片区做好准备。南通申报建立自由贸易区有着坚实的基础。在跨江融合发展指引下,同苏南、上海打造一个开放的、要素自由流动的、广阔的市场,推动构建统一标准的营商环境;同时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要节点城市,发挥通商遍布世界的优势。一旦南通能真正的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对于南通的经济,贸易,金融,物流,包括南通的知名度一定会有极大的帮助和提高。





  在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为题的建言献策会上,周晓宇、顾惠冬、周建华等委员从养老护理专业化队伍建设、“24小时智能化城市书房”建设、建设运行智慧停车系统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微信图片_20200107200506.jpg


顾惠冬 10.JPG


  文艺界 顾惠冬:建设“24小时智能化城市书房”


  顾惠冬委员说,近年来,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不仅给市民群众带了来实实在在的“文化红利”,是新时代便民、利民、惠民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的着力点。智能化城市书房既能很好地弥补大型图书馆距离远、开馆时间短、读者负荷大的缺陷,也弥补了家庭书房藏书少、读书氛围不足、难以持久阅读的不足。


  她建议,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谋划,统一规划、选址,对“24小时智能化城市书房”统一命名 、统一制作LOGO,以此提升城市书房辨识度。智能化城市书房内,除了拥有书架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外,应配备阅览桌椅、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图书阅读、下载机等配套设备。利用信息智 能化技术,采用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实现服务的全开放、不打烊和高品位的24小时智能自助借阅,让便民阅读服务走进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让智能城市书房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全民素养,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阅读场所。





  在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题的建言献策会上,石健、钱进、马建明等委员就农村河道环境治理、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提升、人才政策等方面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00107200552.jpg


马建明 12.JPG


  社科界 马建明: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


  马建明委员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议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在现有技能培训基础上,加大市级财政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的投入,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精品工程。遴选年龄较轻、培训意愿强、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殖大户,分专业分类别分阶段开设“精品班”,学员编班小班化、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强化对症施教、全程跟踪服务,真正培育一批新型高素质农民。


  同时,他建议推进我市市一级“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涉农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利用涉农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每年定向委培60名左右农村发展急需、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留得住能扎跟的“永久牌”村官队伍。进一步落实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镇村干部培训及学历提升工程。重点培养现职镇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采取 “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农闲季节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农忙季节以生产实践教学为主,按季节循环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与农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建言献策会上,钮曦、蒋建、朱卫东、李清湘、季平等委员从夯实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协商议事平台建设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等方面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微信图片_20200107200518.jpg


李清湘 14.JPG


  教育界 李清湘: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议


  社区的治理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李清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尤其主城区还存在着社区工作难度大、社区干部梯队建设不够合理、社区干部待遇低、保障差、任务多等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矛盾与困难


  李清湘建议,要创新人员配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才能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使社区管理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要为社区工作者减负,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为老百姓服务上。要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工作效能。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改善社区问题流转解决机制,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改革社区工作评价机制,尝试开展全科社工星级评定,激发社工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