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舆情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时间:2020-04-12 13:27

来源:作者:点击:

阅读背景:从1月23日宣布“封城”开始,留守城中的武汉市民迄今已度过了76个难忘的日夜,经历了“历史空前”的大隔离。离鄂通道关闭、公共交通暂停、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4月8日0时,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宣布,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全部解除,对外交通恢复,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安全有序流动。“暂停”的武汉重启,开始新的跃动。

微博数据显示,#武汉解封#等多个话题迅速攻占微博热搜榜前十,多个话题阅读量破亿,单一话题阅读量最高达5.2亿。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舆情聚焦:

武汉75个公路出城管控卡点全部撤除

4月8日0时0分,武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厅内,值班指挥长高羿向全市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卡点下达指令“经中央批准,按照省市防疫指挥部部署,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随即,在全市的75个国道、省道、高速路出城管控卡点,公安民警、相关工作人员纷纷将反光锥桶、隔离水马、护栏等管制设施一一撤除,一队队小轿车有序通过卡口,驶出武汉。

铁路方面,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地区武昌站、武汉站、汉口站等火车站重新开启进站通道,恢复办理旅客进站客运业务,离汉人员持健康码“绿码”经测量体温、身份核验后可乘车出行。7点06分,从武汉站始发开往南宁东的G431次列车驶出,这是开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发列车。

今天,将有276列旅客列车从武汉地区各站开往上海、深圳、成都、福州、南宁等地,其中武汉地区始发54列。从4月7日的车票预售情况看,预计有5.5万余名旅客乘坐火车离汉。其中去往珠三角地区的旅客较为集中,占离汉旅客总量四成左右。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来源:新京报网

两江四岸上演灯光秀 见证城市重启

随着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一场以“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为主题的灯光秀在长江、汉江两岸1000多座楼宇上演,这场灯光秀点亮了寂静的城市,见证着武汉的重启。

随着百年江汉关楼顶熟悉的钟声再次响起,停靠和途经武汉江面的轮船汽笛长鸣。夜幕下,长江、汉江两岸25公里范围内的千余栋楼宇,以及黄鹤楼、龟山电视塔、跨江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瞬间被蓝色的灯光依次点亮,而后又渐变成红色……在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中,武汉雄伟壮观的城市轮廓再次彰显,熟悉的武汉回来了。

尽管已是午夜时分,武汉两江四岸仍然有民众前来观赏这场灯光秀。矗立在长江之畔的龟山电视塔,在灯光照耀之下,不停变换显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等几个大字,与雄伟的长江大桥融为一体、格外辉煌。当晚的全新灯光秀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英雄之城,中国担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心手相牵,共筑美好”。

各路媒体各显神通 策划报道目不暇接

1月23日,武汉按下了暂停键。时隔76天后,武汉重启了。为了记录和见证这一时刻,各大媒体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全程直播、精美视频、特效海报、H5长图……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琳琅满目。

@人民日报联合湖北之声、人民云、人民日报、中国移动等平台,从4月7日23:30至4月8日23:30在微博客户端推出24小时特别直播“武汉24小时”,直击武汉解封后人民出行、生活等各方面场景细节。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央视新闻通过微博直播,多路记者直击火车站、机场、高速路口,带观众看“解封”时刻。为网友解答小石榴一家、独自坚守武汉长江二桥的亮灯人、为医护免费送咖啡的店员在做什么、一线的重症专家和援鄂医疗队近况。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中国新闻网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愈”见——直击武汉“解封”,实时滚动报道解封首日武汉火车站、机场出行情况,餐饮、商铺等运营状况。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从7日晚23时开始,陆续发布多条推文聚焦武汉“解封”,包括互动文章《今天,发一条微信一起点亮武汉》《今天,一起为武汉按下播放键》,精美海报“长夜终去 黎明将至”,短视频《热干面,又见面》《大城重启》,以及直击解封文章《你好,武汉!》。

新华社则更聚焦于过去76天武汉经历的一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原创视频《江·湖·行》,用温馨、感人的文字和画面记录武汉市民在抗疫全程平凡却感人的瞬间,文章《世所罕见!》细数了过去一段时间里武汉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短视频《14亿中国人的战疫之路》讲述了全中国人民为这场战疫做出的巨大贡献。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出互动漫画长图《武汉,一键重启》《好久不见 甚至想念》,以及短视频《武汉,你早啊!》,带领大家走进久别的美丽又热情的武汉。

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的漫画长图《武汉“封城”七十六天记》,则回溯了武汉从封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各地医疗队支援,方舱医院开仓等重大时刻,此外还发布了系列精美海报《武汉,解封!》等。中国新闻网记者还走上街头采访了武汉市民,传递了武汉人对武汉“解封”的真实感受。

各方观点

历经数月的分别,面对“归队”的武汉,网友们纷纷热情欢迎武汉,为此刻而热泪盈眶。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虽历经磨难,但武汉无愧为一个英雄的城市,众人纷纷为武汉加油,为武汉人民加油,期待在樱花浪漫的好时节,众人能够自在赏樱游玩的那日早日到来。向武汉人民道一声辛苦了,祝福武汉能够早日走出阴霾。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在表达美好憧憬时,人们一定不会忘记美食!网友纷纷呼喊“热干面”、“小龙虾”,表示已经馋得不行啦!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万众瞩目“热干面”归队:终于等到你!


        在形势逐渐好转的现在,我们迎来了武汉解禁,在庆祝的同时,仍有不少人提醒道:不要放松警惕,在疫情彻底结束之前,仍然做好防疫举措,仍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情况。守卫好数月抗“疫”的成果。

而武汉人民们则对这么快就解封感到惊喜与不可思议,称当前的抗“疫”成果更是振奋人心,武汉人更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相信大家一定会战胜疫情,相信武汉一定会越来越好!

面对武汉的“解封”,在高兴之余,专家们也纷纷发出提示。李兰娟院士说,武汉能在这么短暂的两个月把疫情控制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武汉能这么快就解封,不仅为中国的抗疫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是为全球抗击疫情积累了一套经验。但现在的武汉还不能放松,有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和个别遗漏的病人等,需要继续严密的观测。只要世界上的大流行不结束,我们的防控工作就不能松懈。

张伯礼院士表示,解封不等于解防。新冠肺炎和非典不同,可能不会在夏天戛然而止,秋冬或依然有流行危险。还是建议广大市民坚持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可粗心大意。个人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少聚会、不聚集、勤洗手。

曾光教授:武汉的封城、解封,不管对武汉这个城市,还是对于其他地区来说,都可以说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两个多月的时间,沧桑巨变。这场防疫战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非常漂亮的大胜仗。但武汉解封不意味着疫情结束,只要全世界不结束,中国就结束不了。

谈到无症状感染者会否造成二次扩散,李兰娟、张伯礼、曾光等均认为不必过度担忧,以我国现在采取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陆林院士还特意指出,要正确、理性地对待城市解封,别放松警惕,继续做好防护。其他地区的人们也不必对武汉同胞有偏见,离鄂离汉的人都已经过足够长时间的隔离,做过一些健康检查,跟其他地区的人一样健康,不会有任何特别的风险。

媒体观点

76天,虽非死别,却是生离。新京报评论《“活”过来的武汉里,有“900万个故事”》聚焦疫情下的人们,文章写道,过去76天里,有900万人留在武汉。不易,是这900万人生活图鉴中的“共同主题词”,贯穿在了他们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之中。70多天里,他们在扛,在忍,在负重。900万个故事,夹杂着悲欢未必相通但同样复杂的个体感受;这些故事里,藏着武汉人“不服周”的密码。

面对久违的武汉,中新网评称,武汉“解封”是中国战疫的高光一刻。它意味着,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武汉保卫战战局彻底扭转,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标志性意义。人要走出来,城市要活起来,武汉正在复苏,武汉市民正满怀期待,也铆足了干劲。

“从来没有一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待。”中国青年报“中青评论”《没有一个春天能被阻挡——写在武汉“解封”之际》如是说,文章援引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的论文指出,武汉及湖北的“封城”似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武汉人民为中国为世界筑起了一座血肉长城。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率先波及却最早遏制疫情的“中国航船”举世瞩目,尽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在全球疫情危急时刻,世界看东方,中国力量和中国制度令世人刮目相看。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武汉过关了,纵使太难,但依旧闯过了眼下这关。这沉重的一页不能随着武汉的解封而轻飘地翻过,我们在疫情危机下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市治理,值得进一步反思并实打实补齐,如此方能在下一次危机到来时争取到腾挪的时间和空间。

在为武汉高兴的同时,不少媒体也在提醒大家,“解封”却不能放松。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文章《离汉通道重启,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文章援引湖北防控指挥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指出,解封通道不等于解除防疫,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疫情防控仍然是武汉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如今迎接的,只是阶段性的防控成果,还不是最后的抗疫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人民锐见”《“武汉解封”,我们该如何正确迎接?》指出,武汉重启,不是“一夜回到疫情前”,而是有序恢复、有序流动。目前,疫情没有完全结束,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解封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聚集撒欢,而是疫情防控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切莫忘乎所以。人们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在遵循防控要求下,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工作节奏,但是“松一口气”要不得,“提一口气”很必要。

舆情点评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叶静怡指出,武汉“解封”,是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对全国防疫大局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武汉历经无数人的默默坚守与辛苦付出,如期实现重启,迎来曙光,释放了城市复苏的积极信号,有力提振了舆论信心。但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仍有以下几方面风险需引起注意:

一是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助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但在此过程中,防疫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近期,武汉无症状感染者接连出现,为疫情防控新添变数,也触发了公众隐忧。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切实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如何保障防疫与发展“两手抓”,均将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二是武汉市民此前经历了76天的“封城”生活,在此期间的积聚焦虑情绪与心理压力亟待释放。但此次“解封”并不等于解除防控,短期内,严格的小区出入管理等防疫政策将继续施行。对此,有关部门还需注意加强双向沟通,增进公众理解,及时纾解群众负面情绪。

三是武汉人员“走出去”后,还需防范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将防疫工作异化为地域歧视,对武汉乃至湖北进行污名化,进而滋生矛盾冲突,影响抗“疫”凝聚力。(邱越,实习生杨畅、李佳英)

(责编:邱越、袁勃)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