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舆情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时间:2018-06-28 17:03

来源:作者:点击:

     第01版:头版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2版:综合新闻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3版:清风中原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4版:金融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5版:商丘新闻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6版:生态中原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7版:法治中原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第08版:豫风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濮阳市 开展以案促改 保障精准扶贫  
“说教”+“体验”筑牢“防腐墙”  
摄影报道  
湛河区 确保以案促改无死角全覆盖  
禹州市 “警示+教育”深化村级以案促改  
开展“初心·家风·镜鉴”廉政教育  
职责“清单化”促派驻监督“模式化”  
预警谈话防范廉政风险  
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免疫力”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2018年06月28日 查看旧版(2007年11月22日以前)

  上一篇     


让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闫鸣

4月17日,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污染大户身边的“黑保护”》为题,对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三维集团工业废料倾倒、污水直排的情况进行报道。新闻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热议,山西省环保厅、临汾市政府网站迅速做出回应。

5月18日,四川省纪委监察委发布了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由“严书记女儿”的妈妈在一幼儿园家长群里飞扬跋扈的言辞被网友爆料引发,并在一周内不断发酵的舆情事件,终于“靴子落地”。

……

随着近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社会民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不断壮大,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正向作用。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必要环节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权力能不能得到有效监督。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但仅仅依靠党内监督还不够。充分发挥党内外监督合力,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党外监督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发挥警示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外部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必要环节。从运用“‘四风’问题随手拍”等作风监督利器发动群众监督,到巡视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从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曝光力度,到利用媒体平台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警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利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敞开大门接受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和社会及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相对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人大监督等具有强制力的监督机制,以社会团体和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但其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敞开大门接受监督,是社会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党务公开一般在党内实行,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组织凡作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也应向社会公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社会监督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广泛采取党务公开栏、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进行公开,扩大党务信息的普及面,使党务公开真正成为增进群众对党组织了解的好形式,让社会监督有的放矢。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群众批评、建议,为社会监督发挥作用提供重要保证。我们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其中,信访、举报机关是人民群众揭发和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的重要渠道。鼓励、支持和保护人民监督权力,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切实提升舆论监督效果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舆论监督有着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舆论监督若不接受党的领导,必然会导致监督权力的滥用。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舆论监督,同时也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再次,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有大局观,把握好尺度,将落脚点放在解决矛盾、改进工作上,实现舆论监督初衷。

开展舆论监督,应当丰富方式手段,提升监督效果。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改变了我们党执政的舆论环境和监督环境,也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舆论监督应当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积极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为舆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