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还不到7点,面点、面条、粥和咸菜就端上了餐桌。电力工人、民兵、志愿者、从滑坡体附近转移出来的民众陆续来到餐厅,按需自取早餐。
在取餐的人群中,13岁的谭英豪特别引人注目。他拿了一个塑料袋,装了5个馒头,还打了两碗粥准备打包带走。
面点出锅 周星亮 摄
谭英豪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于17日从危险区转移出来,一家五口暂住在亲戚家中。他每天早上都会来取5个馒头带回去给家人。“奶奶说只拿5个馒头,不能多拿,要把有营养的食物留给来帮助我们的叔叔阿姨。”谭英豪说。
向全福告诉谭英豪,想吃什么就拿什么,食物是充足的。
厨嫂熬制“油辣子” 周星亮 摄
“吃的方面没什么问题,有很多人在帮助我们,前天沐抚镇还给我们送来四头猪。”向全福说,厨房每天用400斤米,70多斤面条,蔬菜、肉、蛋等食材充足,正餐是三荤三素,高峰时期近千人用餐,主要是应急抢险人员、志愿者和从滑坡体附近转移出来的民众,如果错峰用餐的话,也不会很拥挤。
7时30分左右,后厨又来了十多位来帮忙的村民和志愿者。他们围坐在一起刮土豆、削莴笋,准备中午的食材。
应急抢险人员在“临时厨房”取餐 郭晓莹 摄
恩施州公益顺风车团堡分站志愿者冉群力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至少7名志愿者在后厨帮忙。“没有具体安排,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会干什么就干什么,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忙就行了。”
“现在到厨房帮忙的人越来越多,马者村遭了灾,大家都想来帮忙搭把手……”向全福说着,哽咽良久。(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