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原標題:1800張圖片留住“最后的江南秘境”
“鬆陽人就是有地地道道的戀土情結,看不到獨山就要掉眼淚。”這句話被印在《鬆陽傳家》的封底,這部有70多萬字、1800多張圖片的大書日前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鬆陽傳家》出版暨“中華遺產·鄉土建筑”系列媒體懇談會近日在漢聲北京編輯部舉行。
《漢聲》雜志創始人黃永鬆及漢聲團隊成員翟明磊、王國慧、陳詩宇等現場解讀了《鬆陽傳家》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中的文化關懷和反思。
《鬆陽傳家》全書分為“開天辟地”“圖像篇”“歷史篇”“歲時風俗”“聚落建筑”“手工技藝”“論述訪談”等篇章,對鬆陽的文化進行了集中呈現,堪稱一本新穎的人類學與民俗學意義上的田野考察報告。書中有專業記者拍攝的大量圖片,又有記錄風俗文化的詳細文字,直觀、喜讀又發人深思。
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譽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鬆陽,位處浙江西南部,因為歷史機緣,保存了豐富的村落建筑以及鄉土傳統文化、生活習俗,這在江南甚至全國也可以說是少有的。正是從鬆陽的文化價值判斷出發,在鬆陽縣政府的支持與委托下,漢聲團隊歷時兩年,17次走入鬆陽,深入田野考察,翻遍鬆陽歷史典籍,拜訪當地學者文人,訪談干部群眾,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對鬆陽民間傳統文化、地方風物進行了系統梳理,以《漢聲》獨特的文化視角,以“如實聞、如實見、如實寫”的方式細致入微地記錄了鬆陽的歲時風俗、聚落建筑、手工技藝,系統全面地挖掘了鬆陽活態的文化遺產,展現了鬆陽百姓朴實無華的精神意蘊,描繪了鬆陽著力打造升級版農耕文明的探索實踐。在黃永鬆看來,漢聲團隊從年頭到年尾,仔細觀察,體驗歲時節慶,看出當地人精神的綻放,而以“傳家”為題目,正是想把他們固守家園的精神傳播出去。
《鬆陽傳家》封面設計由黃永鬆親自操刀,秉承“拒絕過度設計”的原則,封面的背景照片選擇了自然狀態下拍攝的鬆陽風景照,而封面上“鬆陽傳家”四字則採用了鬆陽當地殘疾手藝人題寫的“花鳥字”。黃永鬆說:“很多人建議封面可以用顏真卿、王羲之這種大師的字體,但是通過考察我們了解到,花鳥字的起源很早,和先秦時的鳥虫書以及飛白板書一脈相承,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是雅俗共賞的。”
漢聲團隊採訪組的翟明磊曾多次深入鬆陽採訪,在他看來,112天的工作大部分翻山越嶺在野外的第一線,但是他最深的體會是“鬆陽最美的是人的風景”。他介紹,鬆陽有75個中國傳統村落,最有特點的是在這古村落中,人們還延續著傳統生活,古老祭祀、節俗、美食、生計、手工藝……如此原生態,又如此齊全,充滿生命力與人心的凝聚力。“這是鬆陽獨一無二的。”翟明磊說,“鬆陽的文化之花正是開在鬆陽人對鄉土深深的眷戀中。鬆陽最美的是人的風景。”
(責編:谷妍、鄧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