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热文

网红自热火锅走俏:大品牌跟风上线 如何破局野蛮生长

时间:2018-03-22 23:05

来源:作者:点击:

  市场:百亿级市场规模 各大企业争相布局

  “2015年萌芽,2016年兴起,2017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这是业内人士对自热火锅高速发展的概括。那么,走红的自热火锅,市场到底有多大?成都市相关食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仅成都市自热火锅的销量就接近4400万盒,总销售额达到15.6亿元。

  “从行业空间看,方便火锅兴起于2016年,测算目前市场规模约63亿,我们认为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市场规模分别为120亿/300亿/600亿元。”中信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师姜娅称。

  百亿级的市场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布局。尤其在2017年,方便自热火锅品类快速崛起,传统企业、微商品牌、餐饮品牌等纷纷加码。

  去年3月,大龙焱随身锅上市,4月德庄、小龙坎的相关产品也相继亮相;7月,海底捞大举布局自热火锅。新年伊始,号称“方便面双雄”之一的统一也进军了自热火锅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的方便火锅品牌已经有上百家。

  探因:组装出品 成本约11-16元

  企业争相布局的背后,除了看好广阔的市场空间,自热火锅也是一门“低成本高利润”的好生意。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自热火锅都是“组装出品”。如委托方为某电子商务公司,而底料、配菜、发热包、外包装等,则分别由不同材料厂家进行代工生产。

  “我们的肉包根据重量的不同价格也略有差异,一般在3-6元左右。”成都佳享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在自热火锅中常见的搭配食材中,150g的蔬菜包售价不到2元,120g粉包的价格在1元左右。

  “加上包装和发热包,自热火锅的成本基本控制在11-16元,利润空间客观。”业内人士指出。

  而某自热火锅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牛肉版的100箱以上,进价在15元,而市场零售价在35.9元,利润约140%。”

  隐忧:产品标准问题暴露 同质化严重

  据成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去年,四川方便火锅成品企业从个位数增长到约50家,相关配套企业超过50家。然而,快速的蹿红也让自热火锅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进入到这个市场,可以说整个方便自热食品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整个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如技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保问题、产品行业标准问题等都将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引导和规范整个行业健康积极的发展。”成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陈朝晖坦言。

  此外,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也成为自热火锅行业面临的重要困局。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布的《“方便自热小火锅”发展情况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方便火锅很可能成为一个大品类,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初期也存在产品质量、包装、营销推广、产品同质化且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破局:打造品牌个人IP 准入门槛终结草莽发展

  “市面上这么多自热火锅,你记得住哪几家?”杨家酱品牌联合创始人田心认为,对于自热火锅,消费者记住的是如何操作使用,但对品牌却比较模糊。未来自热火锅行业的发展需要品牌运作,“想要在百花齐放中脱颖而出,就要抓住并刺激消费者的神经点,让消费者快速记住,比如现在有些品牌并不宣传产品本身,而是注重品牌精神层面的塑造,打造属于品牌的个人IP。”

  姜娅指出,“从竞争格局看,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年2月CR3/CR5为35.0%/48.7%,由于竞争加剧预期短期集中度将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行业规范的逐步建立,集中度有望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类扩张为主要趋势,兼具产品口味和渠道运作优势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胜出。”

  同时,尤为重要的是,野蛮的生长需要限制性的准入门槛。去年8月,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率先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成都市自热式方便火锅生产许可审查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告,规范成都方便火锅生产许可活动。在这一方案中,对方便火锅的生产许可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申证企业应具备生产火锅底料和至少一种主要配菜包(蔬菜制品或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具备独立的加工车间和库房等四项基本条件。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