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本报评论员 刘伟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8%,均回升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均收窄降幅。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改善,加上5月以来终端需求稳步回升,工业生产边际好转,意味着经济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转正至3.9%,指向工业生产持续回暖。中观层面看,各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几乎全线回升。
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回升转正至0.8%,其中民间投资降幅收窄至-2.6%,指向投资的内生动力有所恢复。总体看,4月份投资增速转正,主要归功于房地产和基建发力。制造业投资仍偏弱。
4月份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降幅分别收窄至-7.5%、-3.2%。虽然回升力度不及投资,但从结构上看,必需消费继续向好,可选消费普遍回升。
得益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以及房贷利率继续回落,4月份地产需求继续回暖,全国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分别收窄至-2.1%和-5.0%。
值得注意的是,就业方面压力增大。1至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至24岁人口、25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和5.5%,分别比3月份高0.5和0.1个百分点。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应届大学生就业需求将加大就业市场压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就业压力仍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也比较多。”
对于经济后续走势,刘爱华表示,“虽然月度之间有降幅收窄或者个别指标转正的恢复改善势头,但要消除前期严重的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有挑战的,不但取决于国内复工复产推进的进度,可能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外部疫情的影响,以及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经济发展的走势还需要观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