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原标题:投资消费回暖 九江经济有序推进经济发展加快恢复
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上下一心,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尽管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但影响总体可控,且3月份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较2月份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要产品稳定增长,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经济回升态势有望延续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5.54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22亿元,同比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4.18亿元,同比下降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6.15亿元,同比下降2.9%。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4.3:47.0:48.7调整为5.4:44.9:49.7。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1、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
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月好转。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现改善趋势。同时,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工业方面,截止到4月初,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2.4%,比2月底提高15.4个百分点。开工企业中,有八成企业生产水平超过正常水平,九成企业生产水平超过正常水平的80%,均比2月底大幅提高。消费方面,全市商业综合体、大型连锁店百货区多数于2月20日之后陆续恢复营业,3月逐步回升。截至3月底,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128户,复工数106户,复工率82.8%;限额以上餐饮业184户,复工数131户,复工率81.2%;批发业和零售业全面复工,复工率100%。
一季度,以互联网+、数字化和金融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在生产总值季度核算基础指标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0.3%;金融业存贷款余额增长13.0%,保费收入增长15.2%。
我市就业民生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3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99%,困难群体就业12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7.11%。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8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元,增长4.7%。价格形势稳中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较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回暖外贸逆市上扬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降幅较1∽2月回升10.8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市在库统计的新开工项目27个,较1∽2月增加21个。我市消费市场逐步趋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8.9亿元,下降19.3%,降幅较1∽2月收窄2.5个百分点。尽管市场销售下滑,但生活必需品销售稳中有增,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0.4%,服装类13.5%,饮料类增长0.3%。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对外贸易逆势上扬。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分别实现增长。进出口总值124.68亿元,同比增长12.5%、较1∽2月加快60.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5;出口值109.66亿元、同比增长15.8%、较1∽2月加快72.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4。
新产业新动能保持活跃
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3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2月提高了34.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5.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8.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21.3%,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5.2%;3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降幅大幅收窄28.0个百分点,1∽3月,同比下降8.2%,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
“互联网+”新业态保持增长。一季度,零售及餐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带动网上零售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9%,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9.0个百分点,较1∽2月提高13.6个百分点。
新增市场主体保持活力。一季度,全市新登记企业4813户、个体工商户4939户。新登记亿元以上企业36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