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在海外學習中文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使用中文的語言環境。如何設計教學方案、營造語言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這是外派漢語教師時時刻刻都在琢磨的問題。我在海外教中文的體會是把節日文化融入日常教學當中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方式。節日文化是人們為適應生產生活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習俗文化,它不僅承載著文化內涵,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學期開學前,我都會事先把本學期的節日按時間順序整理出來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去。我自己先備足課,從節日起源、節日食物、節日習俗等方面查找資料,整理歸納出兩國節日文化之間的異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探究節日習俗背后隱含的文化內容。
把節日文化融入中文教學,不是隻介紹一兩個節日,而是要把兩國的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共有的節日和各自特有的節日,系統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傳統節日能夠折射出風俗習慣、歷史傳承等,比如中國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現代節日能夠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當代形象,比如中韓兩國都很尊重教師、熱愛環境、重視兒童的成長,所以都有植樹節、教師節、兒童節等。在對節日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兩國節日文化的共同點,還要鼓勵學生了解彼此間的不同點。在教學過程中將兩國節日文化雙向呈現更符合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習慣,學生了解得越多越懂得珍惜和尊重。
在海外教中文,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把節日當作話題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幫助學生學好語言,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化。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