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国内

这部中国巨著在国内反响平平,却在日本引起轰动,促使了日本崛起

时间:2019-05-13 17:00

来源:作者:点击:

1841年8月,虽不是落花时节,林则徐与魏源却意外相逢在镇江。江南风景虽好,却遮挡不住时局的凄凉:正在进行的鸦片战争,清军一败再败,而早已在一年前就被革职的林则徐,成为了替罪羔羊,被道光皇帝发配到了大西北。壮志未酬的林则徐,也只得遵从皇命,在7月份从浙江镇海出发,踏上了戍途。8月途径镇江,而魏源此时在两江总督幕府下做事,正好在镇江公干,便有了这次相逢。

说起魏源,林则徐是非常了解的,魏源的父亲魏邦鲁曾在林则徐手下任职,因为这层关系,早在11年前,林则徐就在北京认识了魏源。一番交流后,林则徐对思想活跃、还有改革意识的魏源印象非常好,双方可谓意气相投。而魏源能到两江总督幕府下参与对英作战,也正是林则徐大力举荐的结果。

这部中国巨著在国内反响平平,却在日本引起轰动,促使了日本崛起

只是这次镇江相逢,两人早已没有了当年在北京初识时纵论天下的快意,时局的艰难,加上林则徐的遭遇,总让魏源有许多伤感和不平。其实,林则徐倒是不太在意,相反他很高兴遇到魏源,因为魏源的开明,林则徐有一项未完成的重任,也只有魏源能够完成了。于是,林则徐就将他在广州时编纂的《四洲志》以及其他有关西方的资料,交给了魏源,嘱托魏源进行编辑、整理,争取早日在国内发行,已求能唤醒国人,早日让国人睁眼看世界。在魏源接受这个重托后,两人就匆匆告别,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话说,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是以天朝上国的视角,俯瞰整个世界的,包括英国在内,世界各国在中国人眼中,不过就是些蛮夷而已。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为了了解西方,就派人搜集西方国家的资料,翻译西方的著作。通过上述工作,林则徐终于发现,英国等西方国家绝对不是什么比中国落后的蛮夷。为了能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就决心将这些资料编纂成册,出版发行。只是在完成《四洲志》后,局势的变化,让林则徐再也顾不上出书的事了,正巧碰上魏源,这重任也就落到了魏源的肩上。

这部中国巨著在国内反响平平,却在日本引起轰动,促使了日本崛起

到了10月份,英军攻克了镇海,两江总督裕谦战败自杀,对战局已不抱希望的魏源也就此离开了总督幕府,从此将所有的精力投放到对林则徐资料的整理上。经过魏源十年的努力,共有一百卷、八十八万字的《海国图志》诞生了。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史地文化和科技的恢弘巨著,在书中,魏源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可以说,《海国图志》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在当时的中国都开了风气的先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可是,这样一部巨著并没有唤醒国人,当时的国人只不过将书中的内容当做消遣用的猎奇而已。至于所谓的西方科技,在那时的国人眼里,不过是些奇淫巧技而已,天朝上国怎么可能学这种玩意儿呢?《海国图志》也就在中国沉寂下来,慢慢被人遗忘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当这部巨著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后,却在岛国引起了轰动。

这部中国巨著在国内反响平平,却在日本引起轰动,促使了日本崛起

那时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尚处于闭关锁国的阶段。最早的时候,中国商船携带《海国图志》进入日本港口,被日本官员发现后,作为禁书没收入库。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国门后,日本与中国一样,都面临着西方入侵的民族危机。而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幕府最终将《海国图志》解禁,允许在日本国内发行。

这部中国巨著在国内反响平平,却在日本引起轰动,促使了日本崛起

没想到,此书在日本深受欢迎,不断重印不说,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一时竟洛阳纸贵。而书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得到了日本人的接受和认同,为后来的“尊王攘夷”运动(改革幕府、抵抗侵略),以及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日本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近代的强势崛起。

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发展,也就从此出现了分水岭,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沼泽中不断沉沦,而日本不仅在甲午战争击败了中国,更是在1904年开始的日俄战争中,与俄国一较高下。1905年,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全歼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日本正式迈入了世界级强国行列。这一切,在三十多年前一个大雨磅礴的下午,其实就已经决定了。那天有个年轻人排长队终于买到了《海国图志》,虽被大雨淋湿,却无法阻止他的兴奋,这个年轻人就是东乡平八郎。(文/澹台卓尔,图片来自网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