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国内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时间:2018-12-18 15:15

来源:作者:点击:

  1978—2018。

  40年,在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近14亿中国人而言,却是一段共同见证和参与、无数个体命运发生巨变的大时代。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波澜壮阔的变革,在大时代的转折中书写了雄浑的乐章,也在亿万人的生活里积淀下深沉的记忆。

  温州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面朝浩瀚的大海、坐拥奔涌的大江,温州人以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精神,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特殊年份回望,温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见证了40年改革开放的壮阔瓯江潮,通过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带我们重回历史现场,重温美好回忆,感受时代变迁,描绘未来画卷。

  今天,我们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回望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为了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珍惜改革开放成果,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力量。

  奋进新时代,温州改革开放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稳健豪迈。

  数读温州40年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正经历着她的黄金时代,40年沧桑巨变在温州这片创业热土留下的印记,成为国家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片段。今天,我市举行“潮起瓯江·温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本报通过一组组数据与一张张照片,带市民读懂温州走过的40年。□晚报记者王亮

  GDP翻了七番多年均增长13.3%

  这40年,是温州经济腾飞的40年。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仅为13.22亿元,1992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26.86亿元。2002年,温州GDP增长到了1052.35亿元,跻身千亿元俱乐部。2017年,这一数据实现质的飞跃,增至541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温州GDP在40年间增长了128.7倍,翻了七番多,年均增长13.3%。

  1980年12月,章华妹领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个体户的兴起,带动了温州企业的发展。1978年到2017年,温州的企业数从4085个飙升至12.81万个。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近15%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温州老百姓的钱包也日渐丰厚。198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77元,2017年这项数据已增至51866元,年均增长13.9%。农村居民同样“不甘示弱”,一年赚得比一年多,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元,2017年增长到了25154元,年均增长14.9%。与此同时,我市财政总收入也从1978年的1.3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776.8亿元。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城镇物质基础,推动了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崛起了龙港镇、柳市镇等一批强镇、大镇。苍南县龙港镇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以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为依据出台新政:凡在龙港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龙港镇,“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由此诞生。

  第一高楼333米不断刷新天际线

  40年来,温州的城市天际线高度也在不断刷新。1985年1月,市区安澜码头前,一座高耸的大厦彩旗飘扬,前面挤满了看热闹的市民。这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温州“十三层”——高53米的东瓯大厦,成为当时温州市乃至浙江省第一高楼。

  1999年,温州电信大楼在市区飞霞北路拔地而起。这座156米高的大楼,被评为当年温州城市建设十大新景观之一,它一举刷新了温州城市的高度。迈入千禧年后,温州的高楼不断涌现。2006年,温州火车站附近的华盟商务广场建成,这座总高度168米的建筑,顶楼拥有温州写字楼首个停机坪。主楼高达258米的温州置信广场,则是温州市民眼中的高楼“新宠”。

  目前的“温州第一高楼”为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建筑高度333米,是一座集商业、观光、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办公大厦。据了解,市区滨江商务区地块和瓯海中心区也有超高层项目的规划,未来温州的城市天际线高度还将不断向上。

  新增飞机铁路出行不再水路一条

  1978年温州客运量为2978.26万人次,当时的客运方式仅是汽车运输与水路运输两种。1990年7月,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原永强机场)举行通航典礼,正式结束了“要出温州,水路一条”的尴尬局面,温州的客运方式多了一种民用航空运输,该方式当年共计运送3.4万人。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铁路全长251公里,温州从此迈入铁路时代。金温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国家铁道部和香港企业三方合资兴建的铁路。1998年,铁路运输以110.14万人次的客运量首次出现在温州的客运方式中。2017年,四种客运方式各有千秋,铁路运输与民用航空运输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家乡建设不停歇,温州人对于知识的渴求也在与日俱增。1978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仅为979人,而2017年已经增加到了10.94万人,为40年前的100多倍。与此同时,温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公安年报数资料显示,1978年,全市总户数为127.21万户,总人口为561.26万人。2017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上升到了235.66万户与824.55万人。

  一组组数据承载着改革的厚重,同样记录着温州的荣光。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温州人40年来的拼搏雄姿。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90年,市区人民路分东、中、西三段,总长2400米。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88年,温州市区的菲亚特出租车。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上世纪80年代,苍南县龙港镇,从一座小渔村建成“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97年11月1日,珊溪水利枢纽工程飞云江截流成功。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93年,永嘉桥头纽扣节盛况。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90年6月17日,温州永强机场试航欢迎现场。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正式建成通车,温州从此迈入铁路时代。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如今,瓯江北岸胜美尖山体灯光秀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市域铁路S1线即将载客试运行,将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原本落后且破败的瑞安陈岙村经改造后,村民住的小区比城市高档花园还舒服。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2016年,市区天然气转换工程夜间作业现场。如今不少市民已经用上了天然气。

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强音 数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

城市书房已成为温州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图为位于市图书馆东面的24小时城市书房。

  注:图片均选自“潮起瓯江——温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