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法治

法制社会不能任由APP“偷窥”公民隐私

时间:2020-06-11 04:12

来源:作者:点击:

近日,据民众反映,自己的手机升级系统后,增加了APP隐私记录功能,这项功能可以记录手机上安装的App访问个人信息的过程。使用几天后他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另一款办公软件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还有很多常用的社交、办公、娱乐软件也都存在后台高频率读取着手机信息行为。(6月8日 央视新闻)

一些手机APP之所以要广泛地、尽可能多地搜集用户信息,正如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的,实际是为了进行“精准营销”。对于一些手机APP来说,其搜集到的用户相关信息越多,商家就会越加投放广告进行“精准营销”,其自身的收益也就会越高。于是一些手机APP不惜大量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而手机APP大量违规搜集用户信息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广大用户饱受各类推销广告的骚扰。

更为重要的是,用户手机存储的信息以及使用手机信息,属于公民的隐私范畴,一些手机APP大量违规搜集用户手机信息,是对用户隐私权的肆意侵犯。公民隐私必须依法获得保护,所以,决不能任由部分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手机信息行为发生,导致公民隐私“裸奔”,并由此而令广大手机用户失去安全感,权益遭受侵犯。

其实,随着一些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的愈演愈烈,国家先后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手机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一些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丝毫没有收敛,则警示相关职能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并经由通报发挥警示作用,有效减少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发生。

而治理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更为有效的举措则是,在手机APP应用上架之前,就对APP进行检查监测,一旦发现超范围获取用户隐私行为,即不准许其上架。如此,就可从源头上减少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发生。此外,还有必要加大法律打击力度,如经由立法,将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侵犯公民隐私行为,列入违法乃至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以提高此类行为的成本,更为有力地遏制手机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行为发生。(魏文彪)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