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1月7日,娄底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11件提案获书记市长批示)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刘建安 周昂 邓涛)“请市司法局牵头研究,整合资源,联合媒体,共同为群众提供便利而优质的法制服务。”在1月7日召开的娄底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周仁友等8名政协委员作了大会发言,3位委员作了书面发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对大会发言材料逐一作出批示。
针对如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周仁友委员认为娄底有良好的国防工业根基、丰富的战略资源潜力、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他建议,树立“大国防”“大经济”“大融合”的观念,成立娄底市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委员会,将军民融合的理念、要求以及融合带来创新驱动发展引力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延伸。李荐国批示:“请市经信委牵头研究吸纳,拿出可操作、能落地的举措。”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背后,充电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吴建升委员代表工商界在书面发言上建议:加大建设力度和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培育、强化保障支撑。杨懿文批示:“娄底应大力推动绿色出行,请城投公司认真研究采纳。”
大会上,李荐国对《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军民融合,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三权分置”改革》《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法治娄底建设》《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娄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等6件提案作出批示。杨懿文对《试点耕地提质增量,探索娄底乡村振兴路径》《创新生态保护理念,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建设山水相融幸福娄底》《加强中心城区智能停车位建设与管理 》《开展中心城区“厕所革命”,助力娄底城市创文》《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助推娄底绿色发展》等5件提案作出批示。
近年来,市政协在全会开幕会期间增加委员大会发言环节,让委员意见建议能够第一时间与党政主要领导“见面”,为委员建议采纳落实搭建了平台。广大委员认真履职,建利民之言,献发展良策,提真知灼见,为全市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贡献才智。
现将11名政协委员发言材料摘要刊发,以飨广大读者和网友。
(周仁友委员)
周仁友: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军民融合,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把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娄底基础条件较好,军民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周仁友委员建议凝聚发展共识,牢固树立“大国防”“大经济”“大融合”的观念,将军民融合的理念、要求以及融合带来创新驱动发展引力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延伸。建议成立娄底市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委员会,完善服务保障,创新运行模式,政府将土地注入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提升军民融合资源配置的“量、质、效”。
(刘德斌委员)
刘德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三权分置”改革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宅基地保值增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并可能贯穿到市场流通环节中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目前,省里正在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娄底应抓住机遇,先行先试,推进改革,进一步激活存量土地资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刘德斌委员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将中央、省、市相关文件、法律法规,特别是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具体内容宣传到户到人,形成改革合力,加快改革进程。做好村镇规划,引导村民按规划规范有序建房、连片居住,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乡镇负主责的宅基地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建立宅基地有偿转让、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增减挂钩增值模式,科学试点,推荐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且土地管理较为规范的县市,或选择宅基地管理基础较好、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村或镇进行试点。
(郭振宏委员)
郭振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近年来,娄底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四年行动计划”“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城乡垃圾、环境秩序进行了综合治理。郭振宏委员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建议按照“县统筹、镇实施、村自治”的原则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有机结合,激发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建设和整治的积极性,为农民富、农村美引入源头活水。加强专项治理,引导转变观念。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专项治理工作中来,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村民的参与度,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强化村民的责任感。
(李燕委员)
李燕:夯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法治娄底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种基础公共服务,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的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增强社会公平正义。李燕委员建议:构筑服务大格局,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总体规划,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和社会服务无缝对接,提高百姓获得公共法律服务的受益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全社会形成参与、支持、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强化保障支撑力,实现体系立体化。
(曾毅刚委员)
曾毅刚:试点耕地提质增量,探索娄底乡村振兴路径
历次工业的转型升级都是以生产装备的升级换代为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人强不如家伙强”。土壤就是农业生产的“装备”。娄底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土壤这个“装备”既不能差,也不能少,更要精良。曾毅刚委员建议:构建土地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全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打造包含土地权限、土壤土质、水源水质等情况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新的优质耕地共识,成立专业公司,结合政府项目探索土壤提质,进一步抓好土壤修复、改良和优化工作。结合山塘清淤、石漠化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展耕地增量,将山塘清淤提升到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尽可能将山塘周边的旱土、荒地开发成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水田。
(姜永泉委员)
姜永泉:创新生态保护理念 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建设山水相融幸福娄底
孙水河、涟水河是娄底文明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母亲河”。加强孙水涟水生态保护与利用,既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行动自觉,也是有效落实省政府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更是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新娄底的重要抓手。姜永泉委员建议:以利用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逐步规划建设城西河湖风光带,建好以“两河”为骨干的多功能水系。
(李军委员)
李军:加强中心城区智能停车位建设与管理
“古有蜀道难,今有停车难。”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与发展,停车供需矛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李军委员建议:统筹规划管理,提高建管水平。尽快出台娄底中心城区停车位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快城市重点地区停车位建设。搭建智慧平台,盘活社会资源。建立统一的停车位大数据智慧软件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市场化运营,让停车位“智能、共享”,通过“预约、诱导”停车,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开辟新途径。
(罗中秋委员)
罗中秋: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力推动新一轮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使整个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罗中秋委员建议:围绕打造“世界锑都旗舰”,做强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推动锑产品向高精尖方面发展,大力扶持高端产品研发,推动锡矿山地区涉锑企业实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高科技发展。要加快建设锑产品交易中心,并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线下线上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力争进一步取得锑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加快推动“锡矿山国家矿山生态公园”、“百年锑都”主题博物馆创建工作,充分挖掘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文化,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工矿旅游和休闲观光产业,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王红贵委员)
王红贵:开展中心城区“公厕革命” 助力娄底城市创文
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设置公厕,是娄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王红贵委员建议尽快启动娄底中心城区“公厕革命”,合理设置、配建公厕,让市民更舒心,让城市更文明。根据市容风貌规划新建公厕或设置活动厕所,严把规划建设审批关,凡未按要求配建公厕的不通过验收。倡导沿街商铺及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政府可予以适当补助。尽快制定出台关于中心城区公厕建设及管理的意见,为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监管依据。
(宗娟娟委员)
宗娟娟:娄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对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宗娟娟委员建议成立娄底市对接“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为娄底对外开放指好路、架好桥、筑好窝、搭好台。落实开放措施,做大经贸蛋糕。转变招商思路,注入发展活力,既要全民动员、全员招商,更要注重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以小分队、点对点、敲门招商为重点,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注重项目评估。对引进项目的履约率和成长情况跟踪督评,防止虚假签约、重复签约、虚高投资签约,真正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发展一片。
(吴建升委员)
吴建升: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助推娄底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共识的逐步形成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序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燃油车已成为必然趋势。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吴建升委员建议:推动政策落地,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市场培育、强化保障支撑、做好组织实施。开辟“绿色通道”,对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要特事特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提速审批。强化规划引领,做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出台激励措施,采取货币奖励、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搭建运营统一平台,统一规范充电服务标准,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规定充电接口;统一办理全市通用的充电卡;统一充电桩分布信息查询APP。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