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2018年是“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年,自“七五”普法启动以来,城中区始终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按照《城中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工作目标,以“法律八进”为载体,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落实“两个绝对”具体化为标准,扎实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确保法治宣传取得实效,积极为法治中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
各部门齐抓共管,印发《城中区2018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城中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关于深入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七五”普法依法治理阶段性目标考核自查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形成了以专兼职法治骨干为主体,普法志愿者、“七五”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为补充的法治工作队伍,目前,全区各普法成员单位均已建立相应的普法专(兼)职机构并配备专职普法工作联系人,全区法治宣传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培训力度加大——
积极组织全区普法志愿者、工作者和法律明白人参加市、区组织的“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及“法治大讲堂”活动,培训法律明白人300余人次,全面提升普法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指导能力。
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培训加强——
坚持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作为政府一项常态化工作,把干部学法列入党员学习教育的必修课程,全区各普法成员单位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宪法学习辅导培训班、参与“西宁普法”、“城中法治”“城中法援”微信公众号、法宣在线宪法知识竞答等形式,集中组织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一线执法人员等开展宪法法律知识学习10余次,参加学习人数1000余人次,同时区普法办为全区各成员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发放新《宪法》读本500余册。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制定《城中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区各项工作考核内容,把群众知晓率、执法效果等统一起来进行考评,实现党政工作与普法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的工作机制。
夯实基础
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城中区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诚信守法企业”为抓手,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标准,指导村(社区)及辖区企业完善自治制度,提高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民主法治工作制度,规范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共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6个、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22个。今后将继续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各村(社区)、企业在法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017年10月城中区被推荐为全国法治先进区,2018年6月受到全国普法办表彰。
综合治理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形式——
依托城中区综合执法服务站暨24小时平安在线这一平台,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示到执勤车辆上,提高群众的知晓度,把法律服务关口推向前沿,拉近与群众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零距离服务群众。
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全区各中小学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各学校周边200米内无电子游戏厅、网吧、黄色书刊音像店,努力使校园社会环境得到净化。抓住重点时期,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假期校外课堂讲法等活动,有效提高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的宪法法律意识,上半年共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20余场。
深入推进宗教场所教职人员法治教育——
加强对宗教场所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宗教人士的法律意识,增强宗教人士依法治国、依法管寺的能力。积极开展宗教人士法治讲座、送法进寺院活动,并赠送法律进寺院系列丛书。
突出普法 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落实“七五”普法规划——
以“法律八进”为载体,以冬春法治宣传教育、法律“三下乡”、宪法学习、“4.15”“6.5”等重要节点和主题宣传日、周、月为平台,抓好重点普法对象学法。充分发挥全区普法讲师团、志愿者队伍、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定期开展法治宣传系列活动。今年,通过宪法学习、法治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系列活动70余场次,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参与人员达到5万余人次,现场法律咨询800余人次。
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拓展——
城中区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打造青唐城法治文化公园、城南人民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将宪法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栏、宣传橱窗等传统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推进“法律进网络”,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模式。青塘城法治文化公园被西宁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西宁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持续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六个一”三年达标工程——
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法治文化基础建设,及时向全区各村(社区)法律图书室发放新《宪法》3000余册,在全区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尊崇宪法的氛围。
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依法治理——
及时督促各普法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对全区41家普法成员单位开展中期考核验收,重点从组织领导、制度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律进机关、依法治理、其他工作、创新亮点七个方面实地进行考核,对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做好立查立改,使中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为深入推进“七五”普法下一阶段工作夯实了基础。
落实以案释法制度——
完善检察官、法官、律师及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及时收集典型案例报送至青海司法、西宁司法等媒体信息平台,及时利用“城中法治”“城中法援”微信平台进行刊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在学法用法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编印《法律“八进”系列读本》——
精心组织编印《法律“八进”系列读本》8000余册,及时发放到基层群众手中,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受众面。
细化举措 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实现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
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经省市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在全区成立了全省首家民办非公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充实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拓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渠道。
法律援助挽回当事人直接经济损失304余万元——
“七五”普法以来,受理案件528件,其中民事 385件,刑事143件,接待来访1506人次,接听热线2202人次,挽回当事人直接经济损失304余万元。在有效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提升了各阶层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2018年2月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青海省唯一法律援助工作全国联系点。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有序推进——
“七五”普法以来,村社区法律顾问审核文件38件,参与决策60余次,审核村居类合同34份,代理案件20余件,撰写法律文书9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1460余次,受理法律咨询人数2540余人次。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七五”普法以来,调解案件1182件,成功1129件,其中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52件,成功52件,索赔金额1833.47万元,经调解后实际赔付278.9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深入推进商会调解组织建设,成立了江苏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鉴于城中区医调委在2013年至2017年度全国创建“平安医院”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国家卫计委评选为表现突出集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