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在线_中国法治在线网 > 法治

推进人民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时间:2018-06-04 23:00

来源:作者: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战略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新要求,并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作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报告对法治建设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部门,承担着组织实施全民普法规划,推进人民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职责,我们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坚定不移把全民普法工作加快向前推进。

  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深入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民普法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普法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从群众观点来看,普法工作实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因此,方向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民普法工作能取得迅速发展,关键一条就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领导。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是党的十九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好、落实好中央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要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难得历史机遇,自觉提升政治站位,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以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践。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抓好“七五”普法规划的落实。2016年10月,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全省“七五”普法规划;2016年11月,省委深改组专门就全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进行研究;今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专门提出要求,这些既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的行动纲领,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应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保证中央和省委关于普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坚持把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依法执政、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各方面。尤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长期和基础性工作”,科学界定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全民普法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不断加大宪法学习宣传力度。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作出了非常丰富的阐述。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努力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加大宪法宣传教育力度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要采取多种举措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不断加大抓“关键少数”的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领导干部是法治宣传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落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切实发挥好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作用,突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厉行法治上当模范、作表率,带头强化对法治的追求、信仰和执守,真正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变成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不断加大普法责任制落实力度。今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进一步做好国家机关普法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文件。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普法主体责任意识,将普法工作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真正做到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三、坚持把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作为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适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迫切要求加大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力度,拓展法治在保障民权、化解民忧、改善民生上的空间,这一切离不开在全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

  坚持法德相融。礼法结合、德法并重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华,法德相融是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重要特征。这其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媒介作用不可或缺。要继续深入推进安徽区域法治文化研究,加速理论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反映管仲“法德同源”思想、徽商“诚信”“契约”理念等具有浓郁安徽区域特色的法治文化艺术作品,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坚持价值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关键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坚持作品供给。要继续保持我省在全国这方面的领先地位,加速推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千百十”工程完成,有序推进安徽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2017-2019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四入行动”,要创造出一大批具有正能量、感染力的法治文化作品。(时侠联)

推进人民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中国法治在线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
邮箱:2622293504@qq.com